
文創與永續結合,創造未來生活的轉運指南!搭上永續列車,往自己的永續未來站出發!
展覽資訊
《西門紅樓永續行動派!未來生活的轉運指南》是一場邀請——邀請每一位觀眾搭上各自的永續列車,透過連綿風景勾勒未來藍圖,走向屬於自己的永續未來站。
- 展覽地點:西門紅樓中央展區 (108台北市萬華區成都路10號)
- 展覽日期:即日起至7月27日
- 展覽時間 (免費參觀):
週二-週四11:00~20:00
週五、週日 11:00~21:00 週六 11:00-22:00(週一休館)
西門紅樓ESG行動策略

西門紅樓是台灣相當具有特色的觀光景點,從前身的「新起街市場」至今已有百年歷史,無論是外縣市的台灣人又或者是來自世界各國的觀光客,來到台北、台灣都必定會到此一覽究竟,見識這歷史悠久的文化建築。
在距離現在約二十年間,西門紅樓從原先的歷史古蹟到現今的轉型,這其中扶植了許多在地的文創品牌,累積無數的創作能量,如今也有相當多的文創店家進駐在此。
近年來,西門紅樓積極導入了ESG的行動策略(環境保護、社會責任、公司治理),包含建立永續治理架構以及推動減碳節能與館內教育推廣等等,並且持續運用藝文場館異於一般企業之軟性資源、能量與影響力,提供不同群體、價值觀更深層次對話的平台,將文化與創作能量帶入民眾的生活。而這份理念跟願景,與工藝中心所戮力的方向不謀而合。
西門紅樓永續行動派,未來生活的轉運指南
此次西門紅樓與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工藝漫活 SLOHAS -2025臺灣工藝季」合作,舉辦衛星展《西門紅樓永續行動派!未來生活的轉運指南》,以「永續行動」為核心,透過紅樓與16工房的12家進駐品牌共同推動永續指標,一同響應永續行動,逐步形塑「文創 × 永續」的行動樣貌,展現文化古蹟在當代社會中積極轉型的影響力、可能性、工藝性,提供大家另一種永續消費思維。
永續轉運站
西門紅樓在展覽期間化為一座充滿行動意義的「永續轉運站」,展覽入口設有「永續行動售票口」,來訪可以自由選擇象徵自身關注議題的車票,展開屬於自己的永續旅程。
永續轉運站一共有四條永續行動路線(文化散步、環境守護、職人選物、平權行動),這四條永續行動路線是以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為概念設計而成的,每一條行動路線猶如一班名為「永續」的列車,在列車行經的過程經過的每一站分別代表一個永續行動或者是理念。
經由永續列車的路線引領著來訪的觀眾們穿梭在紅樓這個轉運站內,行經不同品牌與主題站點。西門紅樓總監李志勇表示,希望能藉此展覽牽領觀眾認識生活化的永續作為,讓觀眾看見:原來,日常消費不只是購買,更是實踐價值與選擇未來的行動。
西門紅樓接待部長「紅福」首度正式亮相
西門紅樓的IP「紅福」授任擔當接待部長一職,在本次衛星展首度正式亮相!圓滾滾的紅福一登場便吸引了我的目光,對於吉祥物難以抗拒的我不忍驚呼「實在好可愛呀!」搖頭晃腦的模樣瞬間俘虜大家(我)的心,你們有看出來接待部長「紅福」是什麼動物嗎?答案是隻可愛的小狐狸哦!紅福頭上的帽子可是象徵西門紅樓的山形牆呢!額頭上的花紋則是最具有紅樓特色的老虎窗!
為何選用狐狸當作吉祥物主體的代表呢?據說是因為在日治時期,當時的西門市場(今西門紅樓)旁有一個臺北稻荷神社,乃日治時代唯一擁有鄉社社格的稻荷系神社,神社前有石雕狐狸,是稻荷神社的神使,對於神社來說是個重要的守護者,故西門紅樓吉祥物選用狐狸做代表是這樣來的!
而在可愛外貌的背後,則是將文化、工藝、信仰的融於一身的文化橋樑。他的誕生與形象源自於紅樓百年歷史及獨有建築特色,透過受人喜愛的樣貌承接過去的歷史、帶往未來,實踐藝文永續傳承的使命,也將在本次衛星展中帶領大家前往永續未來!
未來生活的樣貌,就藏在我們的行動與選擇之中
台北市文化基金會副執行長黃文彥及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臺北當代工藝設計分館長許碧蘚皆表示,近年來除了持續在藝文及工藝領域耕耘,也以永續為長期目標展開行動,在這條尚未完全開發的路上,彼此互相扶持及借鑑,期許能一同為民眾的生活及未來提供更長遠的視野,以實際成果向所有人展示「未來生活的樣貌,就藏在我們的行動與選擇之中」。

參後心得感想
很高興這次受邀參與如此有意義的活動,身為土生土長的台北人(其實是新北人啦XD)從什麼都還懵懵懂懂到現在已漸漸步入中年層級,這一路上,見證著西門紅樓的轉型成長,瞬間也有一種與有榮焉的感受。永續發展是現在無論是公司行號、社會上甚至小到個人很重要未來趨勢,這關乎到每個人未來的存續。

為什麼這樣說呢?在20世紀以來,因科技與經濟的急遽發展,造成人們生活型態的改變,不僅衍生各種社會問題,更伴隨對環境資源、生物的衝擊與破壞。「永續發展」即是對前述負面現象的反思,追求經濟成長的同時應兼顧社會包容性、環境永續性,並納入現代與未來跨世代公平原則的考量,,避免現在因資源過度使用,而對環境與生態造成破壞,最終為人類帶來存續的危機。
在提升和創造當代福祉的同時,不能以降低後代福祉為代價;在利用生物與生態體系時,仍須維持其永遠的再生不息。雖然在某些層面上做出限制,顧及當代人類的需求,透過改進技術與社會組織的狀況,促成全新的經濟成長模式,是一個持續變化當中的過程。如何將日常生活與永續發展做結合,這仍是我們未來需持續努力的部分!
西門紅樓永續報告書
這邊可看西門紅樓的永續報告書
聯合國永續高峰會所發布的17項「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